本帖最后由 应无所住 于 2013-7-9 18:15 编辑
5、大龙老师讲于北京了凡轩:2010年2月
我的第一个皈依受戒师是观空法师,赐法名慈传,观空法师曾经任教于民国时期在重庆的汉藏教理学院;禅宗的师父是体光禅师,从师受菩萨戒,赐法名妙湛,体光禅师是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的首座兼知众,青原山净居寺方丈;教下的老师是观空法师,宗下的老师是体光禅师,藏密的老师也参学了很多,像云南昆明莲花精舍的方于上师,青海的秋英多杰上师,康藏白玉阿宗寺的江嘎上师,北京黄寺格鲁派班禅的经师,宁玛敏珠林系的谈锡永仁波切,唐密真圆阿阇黎;在家居士参学的有,四川的贾题韬先生,南怀瑾先生,黄念祖老居士,吴立民先生, 韩镜清先生,还有很多高隐就不列举了,在这里与大家汇报一下跟这些大德们的参学体会和心得。
今天坐在这里,主要是以禅宗的见地,来抉择一下与教下的差别,包括现在大家接触的显宗和密宗,密宗包括唐密的瑜伽行中观,藏密格鲁派的应成派中观,觉囊派的他空中观,萨迦和噶举派的大中观,宁玛派的大圆满,这样可能要讲的多一点。刚开始,大家每个人接触到的佛法宗义深浅不一,今天要谈的是怎么样令大家能更好的切入到实际修行中去,并不是传播佛法各教派的一些知识,如果大家能够在学佛中建立一些修学层面,会有利于大家今后的修学,大家都有不同的佛学老师,有不同的听课因缘,修学佛法的时候可能有些细节没有注意到,我们今天,就把这些有关修学的内容提出来,开始试着以弥勒的五道,来把佛法学修这个事情划分一下,弥勒的五道修学,最初的基础是资粮道,后边有加行道、见道、修道和无学道。
今天以弥勒菩萨的五道修学配合龙树菩萨的四重缘起,用禅宗的见地,把这些修法跟大家结合在一起讲一讲。实际资粮道有两重,一重外,一重内,资粮道的外义大家都知道了,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社会现象,都是很真实的,是物质的,这么讲吧,物质世界的一切都是实有的,有确定的质量、固定的形态,资粮道的外义也是这样的,社会的发展包括我们参与的一些人生互动,如生老病死,社会发展亦有时代的变迁,朝代的更替,成住坏空嘛,这是大家都了解的。
|